|
水稻缺氮元素失調癥狀_水稻缺氮元素失調癥狀圖片_水稻缺氮元素失調癥狀防治技術
水稻缺氮元素失調癥狀 氮元素是容易缺乏的元素,水稻缺氮,植株生長緩慢,個體矮小,分蘗減少;葉綠素合成受阻,葉色褪淡,老葉黃化,早衰枯落;莖葉常帶有紅色或紫紅色;根系細長,總根量減少;幼穗分化不完全,穗形較小。 引起水稻缺氮元素的原因1、砂質土壤、有機質貧乏的土壤及新墾灘涂等熟化程度低的土壤,易發生缺氮。 2、土壤肥力不均,易發生斑塊狀缺氮。 3、不施基肥。 4、大量施用高碳氮比的有機肥料,如秸稈等。 水稻缺氮元素的防治方法1、培肥地力,提高土壤供氮能力。對于新開墾的、熟化程度低的、有機質貧乏的土壤及質地較輕的土壤,要增加有機肥料的投入,培肥地力,以提高土壤的保氮和供氮能力,防止缺氮癥的發生。 2、在大量施用碳氮比高的有機肥料如秸稈時,應注意配施氮肥。 3、在翻耕整地時,配施一定量的氮肥作基肥。 4、對于地力不勻引起的缺氮癥,要及時追施氮肥。 5、一旦出現缺氮癥狀,應立即用0.4~0.5%尿素溶液作葉面肥噴施,或每667m2施用10~20kg尿素,尿素施于土壤后,會很快被作物吸收,因此,在短期內(5~6天后)葉片轉變為綠色,并恢復生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