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李氏禾_李氏禾圖片_李氏禾防治技術
李氏禾別名 六蕊假稻、秕殼草、游草; 李氏禾分布為害李氏禾禾本科,菭草屬;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分布在福建、廣東、臺灣、海南、云南等省區,世界熱帶也有。稻田發生量大,部分地區為害重。 李氏禾形態特征稈下部伏臥地面或傾斜,并于節處生根,直立部分高約40cm,節具側生微毛。葉鞘光滑或粗糙;葉舌膜質,基部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相愈合;葉片扁平或卷折,披針形,葉面粗糙。 圓錐花序,分枝不再具小枝;小穗兩側疏生微刺毛,具短柄;外稃有5脈,脊與邊緣具刺毛,兩側具微刺毛;內稃有3脈,脊上具刺毛。穎果,長約2.5mm。 李氏禾發生特點喜水濕地區。生長在水溝、池塘、稻田、淺水低洼地;ㄆ5-10月。地下芽和種子繁殖。種子和根莖發芽,氣溫需穩定到12℃,在密山地區5月中旬出苗,6月中旬分孽,6月下旬拔節,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穗、開花,8月下旬至9月上旬穎果成熟。 稻李氏禾繁殖力較強,大約每株可產生8-14個分孽,每穗可結150-250粒種子,地下根莖20cm左右有7-8個節芽。稻李氏禾通常生于河邊、湖邊,屬濕生雜草。 由于近幾年水稻栽培采用淺-濕-干灌溉,造成其侵人水田,每平方米有稻李氏禾80株,可使水稻減產80%;有100株以上,叮使水稻減產90%,甚至絕產。屬水稻田惡性雜草,且目前未有較好的防除藥劑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