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毒麥_毒麥圖片_毒麥防治技術
毒麥別名 野麥; 毒麥分布為害毒麥禾本科,黑麥屬;一年生草本植物。分長芒毒麥和田毒麥兩個變種,是混生在麥田中的有毒雜草。分布在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西北等地,屬于田間常見的雜草。 毒麥形態特征高50-110cm。幼苗基部紫紅色,后變綠色,成株莖稈光滑堅硬,葉片狹而薄,葉背光滑,葉面較粗糙,葉脈明顯。比小麥矮或比小麥高,穗形扁狹長,波浪形彎曲,每穗具8-19個小穗,每小穗有2-6顆籽粒,互生在穗軸上,小穗上籽粒排成2行,除頂端小穗有2穎外,其它小穗穎缺,第二穎大而狹,長短與小穗差不多。 籽粒被內、外稃緊包,不易脫離,其腹面可見明顯的小穗軸節段,籽粒長橢圓形,腹溝寬,堅硬,無光澤,灰褐色。 毒麥發生特點毒麥經常和重要的農作物小麥混生在一起。毒麥的外形非常類似小麥,隨調運混雜有毒麥種子的麥種而傳播為害。成熟籽粒容易脫落田間,毒麥以種子繁殖,結籽多,繁殖力比小麥大2-3倍,在室內貯藏2年仍有發芽力,在土內10cm深處尚能出土。 然而由于一種毒瘤寄生在花穗上,使其子粒中含有能麻痹、致人昏迷的毒麥堿,被認為是惡性雜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