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棒頭草_棒頭草圖片_棒頭草防治技術
棒頭草分布為害 棒頭草禾本科,棒頭草屬;一年生草本植物。除東北、西北外幾乎遍布。主要為害夏熟作物。 棒頭草形態特征片真葉帶狀,先端急尖,有3條直出平行脈,葉舌裂齒狀,無葉耳。稈叢生,光滑無毛,高15-75cm。葉鞘光滑無毛,短于或下部者長于節間;葉舌膜質,長圓形,2裂或頂端呈不整齊的齒裂;葉片扁平,微粗糙或背部光滑。 圓錐花序穗狀,長圓形或兼卵形,較疏松,具缺刻或有間斷;小穗灰綠色或部分帶紫色;穎幾相等,長圓形,全部粗糙,先端2淺裂;芒從裂口伸出,細直,微粗糙;外稃光滑,先端具微齒。中脈延伸成細芒;芒微粗糙,易脫落。穎果,橢圓形,一面扁平,長約lcm。 棒頭草發生特點生于潮濕之地;4-6月開花;種子繁殖。在長江中下游地區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出苗,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返青,同時越冬種子亦萌發出苗,4月上旬出穗、開花,5月下旬至6月上旬穎果成熟,盛夏全株枯死。 種子受水泡漚則有利于解除休眠,因而在稻茬麥田,棒頭草的發生量遠比在大豆等早茬地多。種子成熟后,自然脫落,隨流水和風力傳播,或通過作物種子調運傳播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