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桃瘡痂病_桃瘡痂病圖片_桃瘡痂病防治技術
桃瘡痂病又稱桃黑星病。主要為害果實,也為害枝條和葉片。桃樹發病時,病果表面出現黑點甚至發生龜裂,嚴重影響商品價值。 桃瘡痂病為害癥狀主要為害果實,其次為害枝梢和葉片。果實發病,開始出現褐色小圓斑爭以后逐漸擴大為2~3毫米黑色點狀,病斑多時匯集成片。由于病菌只為害病果皮,使果皮停止生長,并木栓化,而果肉生長不受影響,所以,病情嚴重時經常發生裂果。枝梢發病,初期產生褐色圓形病斑、后期病斑隆起、顏色加深,有時出現流膠現象,病菌只為害病枝表層,第二年樹液流動時會產生小黑點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,成為桃瘡痂病的主要初侵染源。 桃瘡痂病發病原因桃瘡痂病的病原菌是嗜果枝孢菌。病菌主要以菌絲在枝梢病斑上越冬。溫室內溫暖潮濕條件利于病發生。果實成熟期越早,發病越輕。油桃因果面無毛,病菌易侵入,故發病較重。 桃瘡痂病防治措施(1)加強栽培管理,提高樹體抗病力:適當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。合理修剪,注意桃園通風透光和排水。 (2)秋末冬初結合修剪。徹底園內樹上的病枝、枯死枝、僵果、地面落果,集中燒毀或深埋,以減少初侵染源。 (3)及時噴藥防治害蟲。減少蟲傷,以減少病菌侵入的機會。 (4)①桃瘡癡病初期癥狀不明顯,只有暗綠色小點,常被忽視,到病斑出現時病菌早已侵入果皮,噴藥難以控制,防治應以預防為主。在花芽期噴施3波美度石硫合劑,花蕾微露時噴施80%戊唑醇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 25%氯溴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。②落花后半月至6月間。每10~15天噴藥~次。噴施10%苯醚甲環唑l500~2000倍液,或25%嘧菌酯懸浮劑l500~2000倍液。70%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,或40%氟硅唑乳油8000~10000倍液1次,間隔15天再噴1次。 (5)加強貯藏、運輸期問的管理:桃果采收、貯運時盡量避免產生傷口。減少病菌在貯運期間的侵染;果實貯藏前及時撿出病果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