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棗銹病_棗銹病圖片_棗銹病防治技術
棗銹病又稱棗串葉病、棗霧煙病。 棗銹病表現癥狀棗銹病只為害樹葉。發病初期,葉片背面多在中脈兩側及葉片和基部散生淡綠色小點,漸形成暗黃褐色突起,即銹病菌的夏孢子堆。夏孢子堆埋生在表皮下,后期破裂,散放出黃色粉狀物,即夏孢子。發展到后期,在葉正面與夏孢子堆相對的位置,出現綠色小點,使葉面呈現花葉狀。病葉漸變灰黃色,失去光澤,干枯脫落。樹冠下部先落葉,逐漸向樹冠上部發展。在落葉上有時形成冬孢子堆,黑褐色,稍突起,但不突破表皮。 棗銹病發病規律在山東,一般年份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降雨多、濕度高時開始侵染,7月中下旬開始發病和少量落葉,8月下旬大量落葉。(7、8月降水少于150mm,發病輕;降水達到250mm,發病重;降水量330mm以上則棗銹病暴發成災。)在河北東北部,一般8月初開始發病,9月初發病盛,并開始落葉。發病輕重與降雨有關,雨季早,降雨多、氣溫高的年份發病早而嚴重。地勢低洼,排水不良,行間間種高粱、玉米或西瓜、蔬菜的發病輕重。 根據檢查為棗多層銹菌引起的,侵染條件尚不十分清楚。棗芽中有多年生菌絲活動,病落葉上越冬的夏孢子和酸棗上早發生的銹病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源。有試驗證明,外來的夏孢子也是初侵染源之一,夏孢子隨風傳播,地勢低洼,行間郁閉發病重,雨季早,降雨多,氣溫高的年份發病重,反之較輕。 棗銹病防治方法棗銹病農業防治 (1)加強栽培管理,行間不種高桿作物和西瓜、蔬菜等經常灌水的作物。 (2)冬春清掃落葉,集中燒毀,侵染源。 棗銹病防治 在發病初期,山東一般在7月初,將靚果安按400-600倍液稀釋,同時添加一定量的滲透劑或內吸性較強的低毒化學藥劑噴施,每10-15天噴施1次,連噴2-3次。發病園于7月上中旬噴1:2-3:300倍式波爾多液,30%綠得寶懸膠劑400-500倍液或20%萎銹靈乳油400倍液,還可用三唑酮等劑防銹病。 |